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落實報告部署的重點任務,以新型主流媒體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創新的話語表達,強大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強信心、聚民心、筑同心,努力講好新時代的延安故事、陜西故事、中國故事。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是在2020年10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集團成立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個中心工作,做好新聞宣傳,把好輿論的導向,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融媒體平臺做好政府、社會、產業和人民生活的各項服務,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事業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黨的領導全面加強,新聞宣傳亮點紛呈,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創作的《歌聲里的延安情》《沸騰人生》等一批紅色精品節目、影視劇精品力作社會反響強烈,內容生產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以“三端”發展架構,“四體”“四化”發展路徑打造出了省級新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陜西樣本”;深化改革成效顯現,適應互聯網生態的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破除了體制機制藩籬,創新活力迸發;陜西廣電大數據服務平臺加速建設,全力打造新時代治國理政新平臺,“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不斷拓展,廣大干部職工深感未來可期,集團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奮斗,重振轉型發展的精氣神,正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上奮力拼搏,向著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不斷進發。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當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全體干部職工正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貫通學習,將忠誠履行黨的意識形態主陣地的職責使命,把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集團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進集團發展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彰顯擔當的實際成效,轉化為加快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創新動能。
一、發揮文化資源稟賦優勢,用心用情講好延安故事、陜西故事
黨的二十大剛剛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來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對延安精神的深情回望以及深刻解讀,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充分彰顯了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
黨中央在延安戰斗生活了13年,培育出寶貴的延安精神。作為陜西的主流媒體,延安精神題材影視劇和紀錄片創作,一直是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精品生產的特色和努力的方向。我們傾力打造了《瞬間》《歌聲里的延安情》《我們,從延安走來》《走進老區看新貌陜西篇》等幾十檔重點融媒節目。其中《我們,從延安走來》登陸央視十套,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中宣部新聞局《新聞閱評》評價該片“成為宣傳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一部精品”。今后,我們要聚焦延安精神傳播工作在新時代的新表達、新活力、新傳承,找準自身特色,用好獨特優勢,深化延安精神傳播弘揚,充分發掘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全方位講好延安故事,推動延安精神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偉大的革命文化,培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主流媒體的重要責任和使命。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黃土地上矗立著多座文化的高峰。根植在這片沃土的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如何依托優秀傳統文化深度開掘,發揮融合傳播特色優勢生動呈現,這無疑是新時代給陜西廣電人提出的重要課題。依托陜西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圍繞“漢唐文化”“絲路文化”,我們策劃推出了一批兼具文化品格與較高藝術水準的大型晚會、原創節目與媒體行動。《中國考古》《國寶長安》等精品項目正在有序實施中,“黃帝陵祭祖”特別直播報道、“送你一個長安”中秋晚會、華山云海音樂會等品牌活動,力求守護千年根脈,傳承中華文明。《送你一個長安·2021中秋之夜》《絲路筑夢和美與共2022絲路春晚》等晚會節目在全網反響巨大,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央媒接力轉發并高度評價。這些文化創意類節目創新了主流敘事、創新了表達語態,使優秀傳統文化在與影視語言的深度結合中,內容不斷得到拓展和更新,形態不斷迭代升級,為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今后,我們要繼續扎根黃土地,講好陜西故事,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陜西力量。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努力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文化建設肩負著立根鑄魂的時代使命,中國式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在奮進新征程中,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是我們媒體人的使命與職責。我們策劃播出了《三秦楷模發布廳》,傳播量突破2億,已經成為我省重大先進典型的發布平臺和重要宣傳平臺;開設《“德潤三秦”家風建設》專欄,誦讀經典作品,倡導良好家風傳承;《“西安人的歌”2022新春演唱會》《“西安人的歌”特別節目一我是青春》《“西安人的歌”重陽特別節目》等文化節目的傳播量都超過5億。深耕歷史文化,為了溯源尋根;弘揚紅色革命文化,為了追尋信仰力量;走進人民中間,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是為了感受時代脈搏與時代精神。今后,我們要繼續用腳步丈量神州熱土,鏡頭向下,沉下心去,聯通黨心與民心,深層次地呈現祖國大地的歷史、人文、紅色、自然、生活的壯闊畫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斷推出主題鮮明、制作精良、效果突出的融媒體作品,不負時代,努力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三、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勇當“兩個唱響”排頭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堅持移動優先、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傳播平臺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央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以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作為轉型發展的重大突破口,重點打造“起點新聞”“閃視頻”等客戶端,做強做大“陜視新聞”等新媒體矩陣,不斷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版圖,新聞時政移動端傳播量沖進全國廣電媒體前十。集團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矩陣作用,以“一盤棋、一朵云、一張網”的布局,完成了陜西107家縣(區)級融媒體中心、移動客戶端和11家市級融媒體、省級融媒體技術平臺的全部接入,在全國創造了省級主流媒體獨一無二的模式,得到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的充分肯定,被譽為全國媒體融合發展中的“陜西模式”。同時,中國(陜西)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創新中心正式運行,西咸IDC數據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國家文化大數據“西北區域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基本構建起了自主可控的新型全媒體傳播平臺,實現內容生產全媒體化、技術支撐信息化、傳播渠道最優化、運營模式體系化的全新態勢,為集團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藍圖繪就、只爭朝夕,擊鼓催征、奮楫揚帆。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將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奮斗目標與任務要求,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黨的領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細化推進黨建與業務有效融合發展,明確任務要求,強化過程管理,狠抓考核監督,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集團落地生根見效。我們將持續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奮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努力踐行黨媒國企的使命職責,守好黨的輿論陣地,唱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聲音、唱響陜西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聲音,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砥礪前行,篤行不怠,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體現新型主流媒體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媒體力量。
作者: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黨委書記、董事長、臺長?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