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SM省級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綜合反映31家省級電視臺大屏和網端傳播情況,從2022年上半年省級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來看,一線媒體仍在融合傳播進程中闖關奪隘、力保領先優勢;河南臺等“新貴勢力”則揚長避短,不斷放大自身優勢渠道的傳播力;湖北臺、福建臺抓住熱點機遇,借勢“趕超進位”;江西臺、陜西臺在新聞融合傳播上的快速趕超值得關注。

河南臺、上海臺穩居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前兩位
湖北臺躍進前三、福建臺躋身前五,江西臺挺進前十
與2021年相比,河南臺、上海臺穩居CSM省級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前兩位,湖北臺、福建臺排名快速上升,分列第三和第五,江西臺挺進前十,廣東臺、山東臺、北京臺、黑龍江臺、四川臺保持前十。

河南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穩居首位,持續鞏固新聞網絡傳播領先優勢,新聞短視頻傳播指數穩居第一,新聞微博和自有客戶端指數均居前三。以短視頻為抓手縱深推進融合發展,河南臺已形成大小屏融合、多終端覆蓋的網端內容新生態、傳播新格局。上海臺持續做強新聞傳播矩陣,電視和網端均衡發力,穩居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前列。上海臺新聞電視傳播指數升至首位,新聞網絡傳播指數保持第二。上海臺重點打造融媒品牌“看看新聞”,不斷提升時政新聞內容的互聯網化生產和傳播能力,@看看新聞三微賬號粉絲量超7500萬,上半年發布量32.7萬條,均居省級臺新聞三微賬號之首。湖北臺、福建臺緊跟時政硬新聞熱點、聚焦優勢渠道發力,2022年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表現亮眼,分別躋身前三和前五。湖北臺和福建臺主要是受新聞網絡傳播指數的強勢拉動,分別由2021年的第五、第十,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第三、第五。而與上海臺、河南臺的網端均衡發展不同,湖北臺和福建臺主要依靠在短視頻傳播上的突出優勢,帶動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排名走高。江西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進入前十,主要是受新聞網絡傳播指數的強勢帶動,成為2022年上半年的“黑馬臺”。江西臺新聞短視頻傳播效果顯著提升,助力其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排名上升。面對新聞融合傳播的激烈競爭,廣東臺、山東臺、北京臺、黑龍江臺、四川臺仍穩居新聞融合傳播指數TOP10。具體來看,廣東臺、山東臺、北京臺在電視大屏占據傳播優勢,新聞電視傳播指數均躋身前五,并保持新聞內容的網端傳播優勢。黑龍江臺和四川臺則延續網絡傳播優于大屏的特點,如黑龍江臺保持在新聞微信、新聞自有客戶端渠道的領先地位;四川臺的短視頻、微博和自有客戶端傳播指數均居前十位,網絡端傳播優勢突出。
10個臺新聞網絡傳播表現趕超大屏
湖北臺、福建臺、江西臺網端“精準發力”,陜西臺、海南臺“蓄勢突圍”
省級臺新聞融合網絡傳播指數均值較2021年上半年大幅提升,指數值超過100的共18家機構,較去年同期增加3家。CSM媒介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省級臺新聞網絡傳播量創新高,以三微傳播為例,省級臺新聞類賬號發布量265.5萬、傳播量1026.2億,發布水平較去年上半年持平,傳播量上漲8.1%。

新聞網絡傳播仍是省級臺“彎道超車”的重要渠道,在31家省級臺中,10家省級臺新聞網絡傳播表現趕超大屏。其中,河南臺、陜西臺、海南臺的網端傳播表現最為突出,強勢拉動融合傳播指數排名提升。河北臺、貴州臺的新聞網絡傳播指數雖未進入前十,但也成為其融合傳播的重要助力。同時,網絡傳播效果對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的影響持續強化,進入新聞網絡傳播指數TOP10的省級臺,也是位列新聞融合傳播指數TOP10的臺。特別是湖北臺、黑龍江臺、四川臺、江西臺、福建臺,均是因新聞網絡傳播發力,帶動其新聞融合傳播和網絡傳播指數雙雙進入前十。而且,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排名顯著提升的湖北臺、福建臺、江西臺,皆是受新聞網絡傳播指數的助力。
河南臺占據新聞短視頻傳播指數首位、上海臺和廣東臺保持頭部優勢
湖北臺、福建臺“趕超進位”分列第二、第四,江西臺躍升至第七
2022年上半年,新聞短視頻傳播指數均值大幅提升,較去年同期實現翻倍,超過平均水平的省級臺共8家。其中,TOP5臺指數值皆超1000,頭部競爭更加激烈。河南臺蟬聯新聞短視頻傳播指數首位,上海臺、廣東臺保持頭部優勢;湖北臺、福建臺潛力爆發,躋身TOP5之列;江西臺新聞短視頻指數大幅提升,進入前十;北京臺、山東臺、四川臺保持短視頻傳播優勢,仍居于TOP10。



河南臺民生新聞賬號矩陣全面發力,短視頻賬號累計粉絲量、傳播量居各省級臺首位。2022年上半年河南臺共6個賬號傳播量破10億,貢獻臺內89.3%流量。其中,@大象新聞快速崛起,傳播量超70億、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50%,位列省級臺新聞短視頻賬號傳播量首位。@河南民生頻道和@河南都市頻道緊隨其后,仍是臺內的流量擔當;@打魚曬網、@大象直播間等賬號聚焦生活記錄/民生內容,以生活化、接地氣的短視頻內容躋身流量10億級賬號陣營。
湖北臺上半年充分發揮時政新聞的“硬核優勢”,短視頻傳播量較去年同期漲幅達68.3%;5個短視頻賬號傳播量破10億,貢獻臺內91.4%的流量。其中,@湖北新聞、@壟上行聚焦國際關系和時政熱點內容,均攬獲超40億傳播量,與老牌優勢賬號@長江新聞號合計貢獻臺內近75%的傳播量。另外,@幫女郎在行動、@湖北經視直播2個賬號傳播量快速提升、較去年同期漲幅均超100%,共同躋身臺內主要流量賬號矩陣。

上海臺共發布超33萬條新聞類短視頻,位居省級臺發布量首位,攬獲超80億傳播量。@看看新聞作為臺內支柱賬號,以國際和時政熱點為特點的內容獲得超75億傳播量,位列省級臺所有新聞短視頻賬號傳播量第二位,貢獻臺內93.4%的傳播量。@第一財經、@環球交叉點2個賬號傳播量破億,合力凸顯上海臺在財經、國際新聞相關內容的傳播優勢。福建臺長期積累的臺海/軍情短視頻傳播優勢顯現,上半年有2個傳播量破10億賬號。其中,@海峽新干線傳播量超26億,穩居臺內傳播首位;@新聞啟示錄2022年上半年傳播量達近1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02.6%。

北京臺上半年傳播量增長較快,同比漲幅超70%,粉絲量同比漲幅近70%,融媒品牌賬號持續擴大聲量。@時間視頻居臺內賬號傳播之首,與@BRTV新聞等賬號共筑臺內頭部傳播陣營。

廣東臺節目、頻道及融媒賬號均衡發力,5個賬號貢獻臺內77%的傳播量。@今日一線領跑臺內賬號,傳播量超10億、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44%;@廣東新聞頻道、@觸電新聞、@珠江新聞眼和@今日關注4個賬號傳播量均超5億。山東臺在聚焦國內及民生新聞的同時關注國際熱點,4個10億級傳播量賬號貢獻臺內超九成流量。@山東齊魯頻道、@閃電新聞延續領跑優勢、以近40億傳播量貢獻臺內超過58%的流量,欄目賬號@一切為了群眾、@山東生活幫等保持傳播優勢,共筑臺內“流量擔當”。

江西臺短視頻傳播迅猛增長,臺內主力賬號@江西都市現場關注熱點事件、聚焦民生新聞,攬獲近43億傳播量;@今視頻傳播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00%,展現出較大潛力。四川臺仍以@四川觀察為砥柱,單賬號傳播量超44億,貢獻臺內98%流量。

陜西臺@陜視新聞主要發布疫情信息、本地民生內容,上半年傳播量超十億,貢獻臺內2/3傳播量。

黑龍江臺穩居新聞融合微信傳播指數首位
上海臺保持領先優勢,陜西臺、天津臺挺進前五
從微信傳播情況看,2022年上半年省級臺新聞融合微信(公眾號)傳播指數平均值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7家機構指數值超過100,比2021年上半年增加4家。其中,黑龍江臺、上海臺仍占據省級臺新聞微信傳播指數TOP2,陜西臺、天津臺在疫情相關內容的助力下排名大幅提升。

黑龍江臺蟬聯省級臺新聞微信傳播指數首位,臺內賬號聚焦本地化內容的同時兼顧社會熱點新聞,上半年傳播總量3.5億+;其中,欄目賬號@新聞夜航仍是流量擔當,發布量、傳播量均列省級臺新聞類微信賬號之首,上半年傳播量2億+。上海臺穩居新聞微信傳播指數第二名,老牌欄目賬號@新聞坊傳播量同比增長超過35%,貢獻臺內新聞類微信公眾號傳播量的76.7%,上海疫情等本地化資訊獲得較高關注。陜西臺新聞微信傳播指數躍居第三,賬號@都市快報強勢領跑,較2021年上半年增長近六成;@第一新聞、@陜視新聞傳播量較去年同期提升顯著,漲幅均超100%。同時,天津臺新聞微信傳播指數大幅提升、首次挺進第五,主力賬號@津云以2億+傳播量位居省級臺新聞類微信賬號第二,是去年同期傳播量的近10倍。值得關注的是,陜西臺、天津臺新聞微信傳播指數排名的提升,均與本地新冠疫情相關內容獲得高傳播量相關。除了微信公眾號外,微信視頻號對于媒體融合創新、構建跨屏生態的獨特價值愈發顯現。從CSM監測數據來看,2022年上半年,省級臺新聞類微信視頻號獲得2.2億+互動量,河南臺、上海臺、福建臺、山東臺、湖北臺互動量躋身千萬級陣營。從賬號來看,上半年37個新聞類微信視頻號互動量破百萬,較2021年下半年增加4個。河南臺@民生大參考、@大象新聞和上海臺@看看新聞等微信視頻號互動量破2000萬。
備注:微信平臺中轉發、評論、點贊、在看等互動量指標頁面顯示為10萬+,文章中互動量指標顯示為***+
北京臺、河南臺、江蘇臺穩占新聞微博傳播指數前三位
貴州臺、河北臺躋身前十
2022年上半年,省級臺新聞微博傳播指數較2021年提升明顯;9家省級臺指數值超過100,較去年同期增加1家。其中,北京臺仍占據省級臺新聞融合微博傳播指數首位,河南臺、江蘇臺穩居前三,貴州臺、河北臺躋身前十。

北京臺、江蘇臺均是融媒品牌賬號持續發力,主力賬號@時間視頻、@荔枝新聞領銜上半年省級臺新聞類微博賬號互動量TOP2,均貢獻臺內微博互動總量的八成以上。河南臺則是節目和融媒賬號共同發力,@河南都市報道、@民生大參考、@小莉幫忙、@大象新聞4個賬號貢獻臺內超八成互動量,共同拉動其新聞微博指數排名居于頭部。貴州臺、河北臺新聞微博傳播指數提升明顯。貴州臺主力賬號@百姓關注上半年互動量為去年同期的18倍,居省級臺新聞微博賬號第4位。河北臺主力賬號@河北農民頻道貢獻臺內超九成互動量,帶動全臺微博互動總量提升。從省級臺微博互動量頭部賬號看,融媒品牌賬號傳播優勢延續,共占據TOP10賬號中的五席,分別是北京臺@時間視頻、江蘇臺@荔枝新聞、四川臺@四川觀察、山東臺@閃電新聞、上海臺@看看新聞。其中,@時間視頻、@荔枝新聞、@四川觀察上半年互動量破千萬,3個賬號貢獻新聞類微博互動總量的37%。
自有客戶端建設持續轉型升級,“北京時間”強化市民服務
“看看新聞”深耕熱點直播、“閃電新聞”硬核代言好品
2022上半年各省級臺在自有客戶端建設不斷探索與創新,在發揮廣電媒體內容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強化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本地服務、實用信息服務等,與用戶建立連接。上海臺“看看新聞”堅守直播領軍人地位,聚焦突發、熱點新聞推出多場“直播流”,如俄烏事件推出《各方評析俄烏局勢最新走向》連線專家、教授解讀局勢;關于佩洛西竄臺推出《登臺唱戲!佩洛西意欲為何?》,以直播連線方式解讀臺海關系。疫情期間,“看看新聞”發布疫情相關內容并推出直播策劃內容《疫情下的上海餐廳》,關注民眾疫情下的生活狀態。北京臺“北京時間”堅持“新聞+政務+服務”的移動優先發展政策,2022年上半年開通“接訴即辦”頻道,與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網絡渠道正式貫通,并推出AI人物“時間小妮”參與智能城市管理,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傳遞市民聲音。同時,“北京時間”財經、法治、味道、新知等垂類頻道持續創新內容生產,聚焦熱點內容,完善客戶端內容生態矩陣。

山東臺“閃電新聞”聚合直播、視頻內容,打造頭條、時政、評論、問政等20多個特色欄目板塊,生產并聚合內容,逐漸形成新媒體資訊IP。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閃電新聞?電視新聞頻道聯合區縣融媒推出《兩會每日話題》專欄,通過“我有問題問代表”+“閃電連線人大代表”的融媒報道形式,回應群眾關切。另外,“閃電新聞”創新推出《好品山東“硬核”代言》專欄,發布“開箱”Vlog、創意短視頻等,兩會代表委員化身“推薦官”,為好品山東打Call。
黑龍江臺“極光新聞”強化黨史學習,客戶端開設“黨代會”“能力作風建設”“黨史學習”等專區,以多專題形式鑄造紅色基因,同時“原創短視頻+直播”形成網端傳播新形態,《黨風政風熱線》通過開設各市專場形式,形成“政務+服務”的專屬互動。四川臺“四川觀察”持續加強客戶端原創作品生產,與21個市州、區縣融媒聯動活動,并推出“觀察號”版塊,入駐機構已達數百家,不斷打造內容融合新生態。同時,“四川觀察”注重本地新聞的報道,客戶端發展越來越趨向本地化、生活化;注重發揮廣電媒體在視頻、直播、音頻方面的優勢,主打“短視頻+直播”,突出原創,注重互聯網環境下的創新表達。


2022年上半年省級臺高流量熱點新聞內容
CSM媒介研究監測省級臺新聞賬號在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5個平臺發布的內容發現,在2022年上半年連續25周的監測中,@看看新聞、@大象新聞、@四川觀察、@湖北新聞4個賬號每周發布的內容均進入各平臺高流量內容TOP20,賬號內容傳播力占據優勢;@荔枝新聞、@壟上行2個賬號發布的內容,共23周進入各平臺高流量TOP20。
回顧2022年上半年,在省級臺新聞融合內容傳播中,北京冬奧會、全國兩會、俄烏沖突、大國航天、抗疫防疫、突發事件、正能量等一系列關鍵詞,既呈現出省級廣電機構對重大及熱點事件的高度關注,也體現對社會民生的深度關切。國內外重大及熱點事件接連不斷,如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贏得世界矚目,全國兩會召開共商國是、關注民生;俄烏沖突持續升級,圍繞戰事追蹤、各國態度及歐美對俄制裁的相關內容獲得高關注。同時,突發事件牽動公眾關注,東航MU5735發生墜毀,D2809次列車脫線造成人員傷亡事故。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各地頻發,涉及疫情擴散原因、核酸檢測機構舞弊、餐飲業暫停堂食等話題持續發酵。盡管如此,社會生活中的救人瞬間、平凡善舉等,仍通過省級廣電機構的內容傳播持續傳遞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