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助威-日本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播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专区国产

智庫錦囊 | 是什么樣的動因在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http://www.milansecai.com時間:2020-11-18 14:17:47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文化領域應用的擴大,數字文化產業已成為當今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促進產業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代表了文化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有《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

“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動因是什么?”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林認為,數字文化產業的最大特征就是現代技術對文化產業的“六個深刻影響”。

a0339475defc484699792389e8b025f7.jpeg

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林教授


黃永林認為,數字文化產業的最大特征就是現代技術對文化產業的深刻影響,這不僅表現在生產手段和方式的先進性上,而且表現在數字技術對文化創意內容產業化的深度、文化兩大主體泛在化的廣度、文化產業發展高質化的速度、文化組織方式平臺化的寬度、文化價值實現多元化的效度,以及文化產業融合化的強度等六個方面的深刻影響上。對數字文化產業多維關系及其時代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探討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動因。

影響一?

內容創意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數字技術增加了

文化創意內容產業化的深度


01

內容創意賦予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靈魂

在數字文化產業時代,大眾文化消費的主體對象不是技術,而是通過技術所表現的文化內容,內容消費是促進數字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關鍵。文化不僅為數字產品增加了內涵,而且賦予其靈魂,它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能力。


02

內容創意驅動文化產品消費不斷增長

“文化+”是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內驅力,豐富的文化創意內容具備較高的直接消費價值,內容消費是驅動文化產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03

內容消費促進文化生產技術不斷創新

一方面,內容需要積累,技術需要孵化,文化消費更需要新技術與新內容進行重疊,形成全新的消費方式。另一方面,文化產業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高質量審美的消費需求,對新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促進了新興數字技術的創新及應用,驅動著技術設備和終端的創新和發展。


04

日常生活成為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

數字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在盡顯其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服務智能化等技術特征的同時,在內容上越來越呈現日常化、生活化的時代特征。


影響二?

生產主體與消費主體的關系:

數字技術拓展了

文化兩大主體泛在化的廣度


01

數字技術使文化生產主體大眾化

在數字化時代,伴隨智能化、交互化發展,文化生產端和消費端都出現了非線性鏈接,尤其在自媒體較為發達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內容生產者的門檻大大降低,極大地激發了大眾的文化表達意愿和創造活力,文化消費人群不再僅僅是接受者,同時也是創作者。


02

數字技術使文化消費主體個性化

科技與文化在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的過程中,對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數字文化產業呈現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消費個性化等特點。


03

數字技術使文化產品服務精準化

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運用,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精準化預測、精細化管理和集約化發展,特別是通過大數據對受眾的精準分析、對內容的精準定位,使文化產業領域出現了“消費即生產”的態勢,為滿足大眾個性化需求,文化產品與服務根據消費者的獨特需求進行量身定制、量體裁衣,引發了“個體創造”時代的到來。


04

數字技術使文化兩大主體一體化

隨著互聯網2.0的興起,誕生了一種新的“大眾生產內容”(用戶原創生產內容,英文User-Generated Content,簡稱UGC)模式,內容的生產者由少數專業人士擴大到普羅大眾,消費者從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為主動感受者和體驗者,甚至是參與文化生產的創造者,大眾在參與文化創造中獲得審美快樂和體驗樂趣。


影響三

技術運用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數字技術提高了

文化產業發展高質化的速度


01

數字技術豐富文化產業表現手段

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3D打印、全息成像、智能可穿戴、高端軟件與集成設計等新興技術與數字創意領域的重要裝備、工藝、系統、技術平臺進行融合,實現文化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使文化創作的形式和意義表達的手段更加豐富,能夠更生動具體地表達文化創意的形象和內涵。


02

數字技術促進傳統文化產業轉型

隨著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的加快,傳統文化產業將跳出原有發展空間與模式的束縛,不斷拓展產業邊界,突破固有的發展渠道,大幅提高產業的上升空間,躍升為現代文化產業,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03

數字技術催生新興文化產業業態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催生了一批新型的高技術、集約化的現代文化產業形態。這些新型數字文化產業以其交互性、虛擬性、個性化,以及低消耗、高效率、高附加值等諸多特點和優勢,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影響四?

產業組織與資源配置的關系:

數字技術延伸了

文化生產消費平臺化的寬度


數字技術對文化產業最大的影響就在于它通過數字平臺形成組織優勢,整合相關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能。


01

技術平臺提高了文化產業規模效應

一是通過基礎平臺與增值應用的分離,傳統產業在現有的基礎業務業態上衍生出基于數據業務的增值業務業態;二是促進了產業“大”生產(基礎平臺)與“小”生產(增值應用)的有效分工,利用世界級平臺把產業從整體的小生產狀態提升到世界級水平的社會化大生產。


02

技術平臺創新了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在數字產業化時代,平臺模式成為主流的商業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產業“內容為王”,知識和信息等內容不僅可以售賣,而且還是賣方市場。雖然文化內容直接關乎平臺能否具有長期盈利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內容本身并不能直接盈利,它必須依靠平臺載體才能實現盈利,從而形成了“文化+平臺”的商業模式。


03

技術平臺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重點

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我國數字網絡平臺發展迅速。各大視頻平臺進一步細分其內容品類,并對其進行專業化生產和運營,促進行業的娛樂內容生態逐漸形成;各平臺以電視劇、電影、綜藝、動漫等核心產品類型為基礎,不斷向游戲、電競、音樂等新興產品類型拓展,以IP(知識產權,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為中心,通過整合平臺內外資源實現聯動,形成視頻內容與音樂、文學、游戲、電商等領域協同的娛樂內容生態。

影響五

盈利模式與共享經濟的關系:

數字技術提升了

文化價值實現多元化的角度

01

數字技術擴大了文化產業消費規模

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整個文化產業生態圈進一步融合共生,助推了文化消費規模持續擴大。一方面,數字技術促進了新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的建立、新的產業群落的產生、新的消費人群的出現;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化產業的市場結構,以及文化生產、傳播和消費的習慣,能夠讓消費者對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產品產生更好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并能激發其對新產品、新服務的需求欲望,為新的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產品培育出更好的市場需求。

02

數字技術拓展了文化產業盈利模式

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網絡產品的付費習慣,一些文化企業把握住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立了一些網絡文化付費平臺,實現了企業和平臺對接的用戶需求,在同用戶的良性互動中建立了有效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03

數字技術催生了文化體驗共享經濟

一方面,文化市場競爭已經從簡單的數量堆疊進入到個性和體驗的時代,數字文化產品消費十分重視用戶體驗,通過對用戶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的數據化分析,為其定制個性化服務,以滿足用戶深層次的情感和人文需求。個性化文化體驗需求的滿足自然而然更加激發了用戶的文化消費欲望,從而促進了文化產業更好地轉型為體驗經濟。
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領域的結合、網絡使用的普及化、手機功能的平民化、電子終端消費的多樣化都給文化產品的消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催生了O2O、分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也為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影響六

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的關系:

數字技術加大了

文化產業跨界融合化的強度


01

數字技術推動“文化+”與“科技+”協同創新

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文化與技術相互交融、協同創新、融合發展。要充分利用數字文化形態的新特點,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優勢,增強文化產品的文化價值、藝術美感,以及產品的互動性、體驗性和趣味性,形成以文化創意為主,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文化與技術融合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結構,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核心競爭力。

02

數字技術促進文化產業與多領域實體產業融合

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必須樹立跨界融合的理念,即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跨技術門類等資源和技術平臺的深度融合,與更多領域實體產業的相互融合。目前,數字文化產業正在向更多經濟領域、更多文化資源拓展,成為新時代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03

數字技術大大延伸了文化產業鏈條

數字文化產業是滲透性、關聯性極強的產業,其產業鏈條的延伸、擴展和交織,使大多數與文化創意相關的行業由分散趨于融合。伴隨數字化浪潮迭起,計算機、互聯網、信息通信等數字技術不斷向文化的各個領域滲透,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多元業態共同發展的產業鏈在科技的助推下正逐漸成型,帶來全要素的效率升級。

04

數字技術推動互聯網線上與實體經濟線下融合

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也稱為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線上的優勢,在于充分利用互聯網跨地域、無邊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戶、挑戰時間極限、用戶信息精準等優勢,及時聚集強大的消費能力。同時,在線支付為網絡信息傳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O2O模式從更深層次、更寬角度表現出了對人的重視,對消費者的尊重,從而提升高質量文化供給的前沿效率,培育形成文化產業的新增長極。


來源: 《學術前沿》雜志  編輯: 李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