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跟蹤指導,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戲曲廣播、陜西征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西安乞力馬扎羅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三集陜西戰“疫”紀實廣播劇《愛的火種》,將于1月21、22日在陜西戲曲廣播(AM747、FM107.8)每天10:00—11:00《 “藝”起抗疫 “戲”望長安》特別節目中首播。西部網、陜西頭條、學習強國“陜西學習平臺”同步上線聯播,與時“劇”進助力我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雙勝利”。
廣播劇《愛的火種》以基層防疫工作者秦北川和一線醫護人員寧逸夫妻倆,以及疫中考研的大女兒秦子西、停課在家的二女兒秦子安四口之家為主線,生動再現了三秦人民身處不同“戰線”、堅持同心戰“疫”、全力守衛家園的感人畫面。
隔空交流“云采風”,八易其稿注真情。廣播劇《愛的火種》汪紅娟、劉源兩位編劇,將親身經歷所感所思融入筆端,真實再現了全省上下情同一家、共克時艱的感人畫卷。為了表現好疫情中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心理動態,他們抓住一切可能的外部聯系進行“云采風”、隔空交流素材、在線研討創意,從紛繁的信息中梳理劇情線索,在反復的推敲中不斷理清思路、推進創作。
劇本第七稿完成后,劇組錄制了第一集的樣帶,隨后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大家一起試聽、認真審核,尤其是在一線當志愿者的劇組成員,結合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提出了充實劇情細節、充電角色情感的建議。緊接著兩位編劇又連夜修改完善,最終完成劇本創作。
劇組成員通過視頻會議研讀劇本
以“藝”戰“疫”齊協力,克服困難出精品。廣播劇《愛的火種》劇組成員大多數都居家隔離,不能現場合練,往往排演一幕戲甚至是一個具體場景,都要比平時多幾倍的周折。
導演既要召集全體演員在線研讀劇本,又要逐人對接說戲份、講角色;沒有錄音棚,演員在自家用書柜隔擋、棉被吸音、毛巾除噪搭建“自制錄音室”,在家人入睡、萬籟俱寂后,才全情投入進行錄音。然而,不同的錄制環境、不同的錄音設備,常常導致混音合成難以平衡,大家又耐心地返工重來,直至整體音質相對協調;即便如此,也還是給后期制作帶來平時所意想不到的困難,后期制作必須先根據導演要求,逐角色逐場景對每位演員發來的音頻進行重新處理,并不斷嘗試在各種場景下音樂、動效的使用,實現最佳的制作效果。
整個創作過程中,無論是導演李昭,還是統籌張馨、后期制作賀達沒有一人說困難、擺條件。全體演員堅持云溝通、云對詞、云錄制。每名參演人員都拿出百遍不厭的勁頭用心用情投入演播,縱使再審再改再精進,也從不打絆、誤期。如此循環往復、精益求精,才有了如今作品呈現出的狀態。
該劇監制何軍在談制播工作時說,戰“疫”沒有局外人。我們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戲曲廣播自疫情以來努力抓主業盡主責,專門開辦了“‘藝’起抗疫”專題節目,持續匯聚全省文藝名家文藝精品、大力推動推廣全省戰“疫”原創作品,用文藝作品講好抗疫故事,為抗擊疫情鼓勁加油。廣播劇《愛的火種》正是我們和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專業高校等跨界融合、“藝”起抗疫的愛心凝結。作為制播牽頭單位,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會同集團(臺)新媒體,在決戰決勝關鍵時刻運用“廣播+網絡”播出陜西原創戰“疫”作品、煥發陜西鄉親抗疫迎春開新局的心聲合力。